14级
“山竹台风登陆时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。2001年,中国气象局发布《台风业务与服务规定》,对12级以上至17级台风补充了蒲式风力等级。
山竹台风12~17级风力。
“山竹”来势汹汹,登陆前已经导致广东等地出现强风雨。监测显示,16日0时至14时,广东中南部和沿海大部最大阵风有8~11级,广州南部、中山、珠海、香港、澳门、深圳等地有12~13级,深圳、汕香港等局地达14~17级;珠江口及以东沿海地区出现大到暴雨,深圳、惠州南部、汕尾北部等地大暴雨(100~165毫米)。
其中,香港大老山1小时平均风速追平1962年台风温黛,创造的小时风力纪录(189公里每小时)。“山竹”破坏力巨大,导致华南海陆空交通全面受阻。公路方面,广东除韶关、河源、梅州外的18个地市高速公路及特大桥梁入口全部封闭。
台风“山竹”的特点:
1、强度强:“山竹”9月7日20时起编,11日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,15日5时仍为超强台风级别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(65米/秒)。
2、强风范围大:“山竹”云系庞大,直径范围达1000公里。
3、风雨影响严重:预计16日~18日,华南中西部沿海风力将有14~16级,阵风达17级以上;广东南部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南部、海南岛、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,局地有特大暴雨。
4、影响区域重叠:“山竹”将登陆雷州半岛到海南岛东北部,影响区域与今年第23号台风“百里嘉”重叠,风雨的叠加效应明显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台风山竹
山竹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。“山竹”2018年9月7日20时起编,11日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,15日5时仍为超强台风级别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。山竹”云系庞大,直径范围达1000公里,七级风圈半径达到350-600公里,远超“飞燕”同期。
2018年9月7日20时,台风“山竹”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;9月15日,台风"山竹"从菲律宾北部登陆;15日18时,广东省防总决定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。
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,台风“山竹”已造成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湖南、贵州5省(区)近300万人受灾,5人死亡,1人失踪,160.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。
由于“山竹”对菲律宾和中国华南造成严重影响,2019年2月27日,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51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,决定将“山竹”除名,这使得“山竹”成为了继“莫拉克”、“凡亚比”、“彩虹”、“天鸽”之后,第五个遭到除名的替补名。
山竹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。中国气象局曾于2001年下发《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》,以菩式风力等级将12级以上台风补充到17级。12级台风定为 32.7—36.9米/秒;13级为37.0—41.4米/秒;14级为41.5—46.1米/秒,15级为46.2—50.9米/秒,16级为 51.0—56.0米/秒,17级为56.1—61.2米/秒。
有人计算过,一次较强的台风,1小时消耗的能量,相当于25000个新安江水电站1小时发出电力能量的总和。 一次台风在几天的过程中所释放的总能量,可以和上万颗乃至几十万颗原子弹的能量相比。 总是带来各种破坏,它具有突发性强、破坏力大的特点,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。当风力达到12级时,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。
2018年9月16日17时,第22号台风“山竹”在广东省台山市登陆,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(45米/秒,相当于162公里/小时),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;18时台风中心仍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境内,最大风力14级。
台风期间,南海北部、琼州海峡、北部湾、广东中南部及沿海、珠江口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岛东部和北部沿海、广西大部及沿海将有7-10级大风,阵风11-12级。其中,南海北部、广东中西部沿海、珠江口、香港、澳门等将有11-12级大风,阵风13-15级。
扩展资料:
台风山竹对澳门的影响
台风“山竹”是一种位于深圳的热带气旋,其级别通常是根据其最大持续风速来确定的。然而,由于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存在多种标准,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差异。
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(JTWC)的评级中,台风“山竹”的最大持续风速为17级或17级以上。然而,在其它评级体系中,它的最大持续风速可能会有所不同。例如,在香港天文台的评级中,“山竹”的最大持续风速可能为14至17级。
需要明确的是,这些评级标准是受到特定的评估方法和工具、热带气旋的位置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。因此,尽管存在一些差异,但这些评级结果仍能提供关于热带气旋强度的重要信息。
为了获得最准确和最新的关于深圳台风“山竹”的信息,建议参考最新的气象预报和相关官方公告。在面对热带气旋时,应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。